大健康概念普及為我國中醫藥產業帶來機遇
截至2018年4月,全國除遼寧、西藏、青海外的28個省份,均已制定出臺了健康產業或健康服務業規劃、行動計劃或實施方案等。各地專家表示,隨著健康中國戰略實施,我國大健康概念廣泛普及,中醫藥養生養老、旅游保健康復產業正在蓬勃興起。
“2018年上半年,國內醫療健康行業融資金額54.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35倍,創下國內醫療健康行業上半年融資金額最高紀錄。”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郭云沛說,在龐大的人口數量、老齡化加劇、“互聯網+”、醫療體制改革等背景下,到2020年,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總規模突破8萬億元完全可期。
“中醫藥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資源,中醫治未病理念符合大健康市場需求,大健康概念的普及必將為中醫藥產業發展帶來諸多機遇。”步長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薛人琿說,中醫治療慢性病具有一定的優勢,費用相對低廉,特別是注重人體功能的整體調節。聯合西藥治療加預防是發揮中藥優勢、擴大中藥份額、造?;颊叩淖詈梅椒?。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發展,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健康服務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迫切需要繼承、發展、利用好中醫藥,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類健康。
國民大健康策略下的“大中藥”概念,即在大健康產業重要支撐的中醫藥的理論優勢、資源優勢和功能優勢下,秉承傳統中醫藥養生文化,借鑒中藥傳統理論,結合長期的實踐經驗,樹立“辯證保健”加“中藥精準醫療”的理念開展工作,并在此基礎上推動中醫藥理論與現代創新科技融合發展。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滿足人民群眾對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需求,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迫切需要在構建中國特色基本醫療制度中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適應未來醫學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醫學模式從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變的發展趨勢,迫切需要繼承和發展中醫藥的綠色健康理念、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辨證施治和綜合施治的診療模式、運用自然的防治手段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動能,迫切需要加大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激發中醫藥原創優勢,促進中醫藥產業提質增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迫切需要進一步普及和宣傳中醫藥文化知識。
專家認為,我國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又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據統計,我國經營中藥材1200多種,常用藥材約600 種,人工種植達300余種;全國藥材種植面積超過5000萬畝。
“美國健康產業產值已經超過了1萬億美元,我國健康產業的年收益約為900億美元,存在巨大發展空間。”郭云沛等專家介紹,大健康產業有康養、美容、器械、服務等多種投資渠道,下一步應當從治療、預防、保健、養生等多領域多角度拓展中醫藥價值,建立起獨具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的中藥全產業鏈。
切實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
1.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全面建成以中醫類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等其他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中醫門診部和診所為補充、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
2.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加強在區域內有影響力、科研實力強的省級或地市級中醫醫院能力建設。建立中醫藥參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網絡和應急救治工作協調機制,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和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
3.促進中西醫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加強中西醫結合創新研究平臺建設,強化中西醫臨床協作,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癥的臨床療效。
4.促進民族醫藥發展。將民族醫藥發展納入民族地區和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民族醫醫療機構建設,支持有條件的民族自治地方舉辦民族醫醫院,鼓勵民族地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設立民族醫藥科,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民族醫醫院和診所。
5.放寬中醫藥服務準入。改革中醫醫療執業人員資格準入、執業范圍和執業管理制度,根據執業技能探索實行分類管理,對舉辦中醫診所的,將依法實施備案制管理。
6.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大力發展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