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零售發展中問題凸顯三大對策建議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我國新零售五大發展中問題凸顯
總體來看,新零售業態方興未艾,新零售項目不斷推陳出新。但是,任何新生業態在發展中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類問題,新零售也不例外。
1、無人零售發展面臨危機
僅僅一年時間,無人零售就由狂熱追捧逐漸轉冷。先是一大批無人店面臨結業,接著從2018年開始,無人貨架企業陸續倒閉。而多數無人便利店也正為客流量低、盜損率過高等問題所困擾。無人零售陷此困境,主要是因為其在技術和維修等方面的管理成本遠高于無人模式帶來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壓降。與此同時,技術投入不足、補貨不及時、可選擇貨物種類少等問題嚴重影響購物體驗,導致無人零售的客流量不盡如人意。因此,無人零售的效益遠低于傳統門店。
2、低端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
無論是將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企業運營、營銷管理,還是采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技術豐富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都需要領先的前沿技術作為輔助。例如,依靠攝像頭和傳感器來追蹤消費者從貨架上拿走和放回的商品,可有效解決盜損率過高的問題,而這需要大量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人臉識別、貨架動態識別等技術支持。目前,我國新零售創新聚焦在難度相對較低的無人貨架等領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的創新應用相對較少,用戶“拿了就走”的購物體驗實現不了。要實現真正的無人零售,技術上還有很多不足,通過補貼方式吸引用戶的盈利模式難以長期持續。
3、運營成本過高導致業績不佳
新零售的發展無論是線下打造體驗店還是發展新物流配合線上,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這對于新零售企業來說都是巨額成本。線上的每一件商品、每一個交易,實際上都是在云上一個系統的交互過程。而線下則有大量的離線操作,因此將大量的線下門店集合成一個線上系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以新零售的典型代表生鮮超市為例,新鮮的海產品有著很高的物流運輸成本和高單價,黃金地段的選址也拉高了門店租金的成本。目前來看,新零售項目普遍是虧損的,居高不下的流量、渠道以及門店擴張成本拖垮了大多數新零售企業。
4、快速擴張導致管理不全
對于很多新零售門店來說,只有擴張才能快速獲得更多用戶。但是,快速擴張在實現規模發展的同時,也為員工和產品管理帶來考驗。去年11月,新零售企業被爆的“標簽門”事件,即存在生鮮零售企業以新標簽替換舊標簽,但食品卻沒有變化的現象。這暴露出新零售企業在供應鏈升級,尤其是產品質量管控、員工的培訓和規章制度的執行等方面力度遠遠不夠。
5、傳統線下零售企業轉型困難
當前大多數線下零售企業正面臨自身經營困難的境遇,難以投入巨額成本進行轉型。即使有企業主動接軌新零售,快速擴張的門店也嚴重拖累企業效益,難以避免虧損的局面。不僅如此,線下零售市場集中度不高也是線下企業難以集中力量實現轉型的重要因素。線上電商有阿里和京東兩大巨頭,而線下企業卻是群雄逐鹿的局面,整合能力較弱,尚未有如美國沃爾瑪那樣大舉收購電商企業的線下零售商出現。線下零售企業對數據的收集整合處理的能力較弱,缺乏互聯網基因,轉型之路依舊充滿挑戰。
三大對策建議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技術創新推動新零售向高端延伸
無論是無人零售的發展危機還是低端同質化競爭的問題,都是源于更高門檻的技術難題無法突破。建議新零售企業加大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深度運用5G、生物識別、虛擬現實等技術拓展互動消費場景、實現成本壓降。鼓勵產學研用緊密協作,建立新零售產業聯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商用。
2、推動數據資源開放,鼓勵企業加強合作
推動政府各部門加快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完善數據共享、流通,保護相關標準。鼓勵企業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加強數據合作,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在提升新零售精準營銷和服務能力中的作用。
3、優化政策監管體系,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在政策方面鼓勵新零售技術和應用創新,探索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健全市場監測、用戶權益保護、產品追溯等機制,著力降低監管、場地和網絡成本。完善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加強聯合監督執法,形成線上與線下互補、市場監管與行業監管互動的局面。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