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帶動農產品電商崛起,也帶動了農產品行業的發展
農產品的定義:是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如高粱、花生、玉米、小麥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關系到國計民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農產品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超市這些地方了,現在農產品電商也越來越具規模。
目前全國153萬個農民合作社中,一半以上的合作社從單純的農業耕種收環節邁向了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并創建了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新產業化模式,這樣大幅改善了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小而散局面。
在產區建設上,《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規劃了重點發展的10類144種特色農產品,《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提出了“七區二十三帶”農業戰略布局,規劃了一批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區,并細化到縣。目前這些特色產區不僅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同時在倉儲、物流、質檢上有很大的提高,有些甚至達到了智慧農業的水平。
因為農批市場在區域農產品流通中起到很好的中介周轉作用,是連接零售端的重要橋梁。電商部分正在取代和完善這種功能,但數量非常小。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也給傳統行業的農產品流通渠道帶來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其中以產定銷、訂單農業、農產品電商等一系列創新舉措相繼推出,更是給農產品流通加速升級帶來了新活力。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農村電商的短板。目前除一些大型電商平臺的自有物流體系以外,適合鄉村特點的二級物流網絡還未形成,總體表現為物流成本高,冷鏈物流建設滯后。此外,從全國來看,普遍存在農產品種類繁多,標準化程度低,多處于粗加工階段;擁有質量認證的農產品企業較少,“三品一標”農產品更是魚目混珠,溯源手段推廣應用也不足。業內人士認為,農產品上行尚未形成集品控、物流和設計研發、營銷推廣等于一體的服務體系。2017年初級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等領域的商業流通將出現大規模的變革,單純中間商的日子將越來越難過,代之而起的將是農業互聯網公司、物流網公司、農產品快遞公司、專業農產品連鎖公司及相關體驗店。在農產品流通領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將催生諸多創業型公司,也將塑造一大批規模企業。
生鮮電商作為農產品電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都受到各類資本的青睞。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農產品交易規模達4.8萬億元,同比增長24.8%,預計到2018年可達11.2萬億元。而生鮮電商2015年交易規模達497.1億元,同比增長80.8%,預計到2018年可達2365.8億元。生鮮電商的交易量目前僅占整個農產品交易規模的1%,發展潛力巨大,成為下一個風口。目前,生鮮電商們正在經歷新一輪的淘汰賽,一邊是關停、裁員和關店,主要服務于“長三角”的美味七七和壹桌網分別于2016年4月和9月宣布暫停營業,一邊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巨頭的進入與加持。有專家指出,生鮮電商發展從盲目跟風進入到理性發展的時代,市場潛力依然存在。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