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是蔬菜產業實現現代化的首要條件和重要基礎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屬于草本),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根據國際糧農組織的統計數據表明: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來自于蔬菜,由此可見蔬菜對于人們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蔬菜行業現存問題
雖然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整體在不斷增強,但我國蔬菜產業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具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產品質量水平依然有待提升。雖然近幾年我國蔬菜整體質量水平在不斷提升,但局部地區、個別品種農藥殘留超標問題時有發生。除此之外,蔬菜標準體系缺失、監管手段偏弱、監測與追溯體系不健全等也影響到了我國蔬菜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的提升。
2、行業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快。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果蔬流通腐損率高達20-30%,每年損失1000多億元。由于我國蔬菜產業整體現代化水平偏低,加上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還較弱,使得我國蔬菜產業在流通環節中成本急劇攀升,同時還造成巨大的浪費,這不僅影響到我國蔬菜產品國內市場的銷售,還直接制約了我國蔬菜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3、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有待增強。當前我國蔬菜產業大多依靠傳統產品的種子種植,由于科技投入不足,我國每年要進口超過8000噸的海外蔬菜種子,進口種子的銷售額占據了我國蔬菜種子年銷售額的25%以上。由于優良種子的缺失,使得我國蔬菜產品的品質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難以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2017年中國蔬菜的總產量超過了8億噸,種植面積達到3.3億畝,單產達到3280斤,人均占有量達到1140斤。中國是世界上蔬菜生產的大國,蔬菜總產量占據世界的第一位。
未來發展分析
隨著《全國蔬菜產業發展十年規劃》的發布以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問題得到足夠的重視,而將“菜籃子”牢牢提在中國人自己手里還要依靠機械化。
機械化是蔬菜產業實現現代化的首要條件和重要基礎。沒有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信息化、智能化、物聯網就不可能實現,也就無從談起蔬菜產業的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蓬勃興起和快速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在促進產銷銜接、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及引導生產資源市場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顯突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整個農產品流通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是聯結億萬小規模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重要橋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擔著農產品集中、分散和價格形成功能。在促進農業生產商品化、專業化、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和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實現增產增收和保障城鎮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供應等方面,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從國際經驗和國情來看,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農產品批發市場在農產品流通體系中仍將發揮重要的中樞作用。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