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廢棄物行業發展現狀和問題及未來發展建議分析
電子廢棄物,俗稱電子垃圾,指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電子產品,主要包括廢舊電腦、移動通訊產品、電視機、電冰箱等廢舊設備及其零部件。 電子垃圾中包含多種重金屬、揮發性有機物和顆粒物等有害物質,因此,相較于普通生活垃圾,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過程比較特殊。如果處理不當,這些有害物質將會釋放到環境中,對水、土壤等造成污染,也會嚴重危害到人類的身體健康。
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現狀
1、回收管理制度不健全,公民環保意識薄弱
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首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回收管理制度不健全、公民自覺參與回收以及保護環境的意識比較薄弱。不管是電子產品的生產商還是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的企業,對由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再利用以及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認識遠遠不夠。
2、個體回收處理模式危害大
我國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仍然以個體模式為主,因為這種模式不僅渠道通暢、方式靈活,而且符合我國勞動成本較低的國情。因此,個體回收處理模式在我國發展很快,也很普遍,但這種模式最容易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一方面是對環境的污染問題。由于個體戶在對電子廢棄物的拆解過程中不會采取任何防護措施,導致排出的大量有毒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直接對人們生存的空氣、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是對人體的危害。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對人體的危害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個體戶對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多以手工拆解、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為主,這些方式本身就對電子廢棄物處理者本人造成嚴重的危害;二是處理過程中的有毒、有害物質通過污染水、空氣等進一步對人體造成危害。這種對人體的危害不僅對身體的傷害大,而且其潛伏期長,等到人們發現的時候往往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
3、專業處理公司回收模式投資大、效益差
我國的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還處在起步階段,其處理設備一般都是從國外引進,導致專業處理公司初期的投資巨大,其技術工人對設備的操作也不熟悉。另外這些專業處理公司在與個體回收戶的競爭中也大都處于劣勢,導致原料短缺,公司的效益也不是很好。
我國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建議
借鑒發達國家電子垃圾回收處理實踐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模式:
一是健全政策法規,完善回收機制。
落實電器電子生產商回收責任,生產商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電子垃圾進行正確的分類回收。明確大型電器電子銷售商(線上以及線下)在電子垃圾回收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二是加強教育培訓,扶持企業創新。
充分發揮大眾媒體、公益組織等機構的作用,針對不同人群展開重點教育和輿論宣傳,倡導公眾綠色消費,引領公眾正確處理廢棄電器電子設備;建立電子垃圾回收培訓機制,對相關行政人員以及生產、銷售從業者開展專業知識培訓。對于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企業、網絡回收平臺,建議政府通過政策支持、減免稅收等方式加以引導與扶持,使其良性發展;鼓勵電器電子生產商開拓創新,通過綠色設計減少電子垃圾產生、提高回收利用率。
三是積極開展合作,探索先進技術。
政府加強法律層面的國際合作,強化國際間對非法電子垃圾進出口的監管;此外,通過國際間的技術合作與實踐交流,掌握先進的電子垃圾處理技術。國內方面,建議國家加大支持力度,鼓勵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與企業在生產設計、回收模式、處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合作,探索更易實施的電器電子產品可持續回收與再利用模式。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