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國鐵路建設將維持高景氣度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運輸方式。近年來,我國鐵路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其他交通方式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鐵路仍然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薄弱環節,發展相對滯后。
其中鐵路網密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鐵路運輸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即每百平方公里內的鐵路公里數。
截至2017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70萬公里,7年年均增加營運里程5124公里,7年復合增速4.8%。其中,普鐵總里程達到10.20萬公里,年均增加營業里程2286公里,7年復合增長率2.47%。高鐵營業里程達2.5萬公里,年均增加營業里程2838公里,7年復合增長率25.38%。高速鐵路營業里程占鐵路營業里程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7.08%提高到2017年的19.69%,主要是因為新增鐵路里程中高鐵占比較高。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不斷深入,以及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日益頻繁的經濟、人文交流需求,我國鐵路發展尚有廣闊的前景和提升的空間。根據最新版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指引,我國2025年鐵路網規模將達到17.5萬公里,按面積與按人口計算的鐵路網密度指標將分別達到1.82公里/百平方公里與125公里/百萬人,分別接近目前水平下的發達國家中的面積大國美國和人口密度大國日本,但均未超過上述國家。
盡管如此,《規劃》中提出的2020年3萬公里、2025年3.8萬公里的高速鐵路網規劃,將極大提升我國各區域間快速運輸的能力與服務水平。
我國鐵路密度低于發達國家,路網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鐵路發展不足,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新投產鐵路不低于2.3萬公里,鐵路固定資產投入不低于2.8萬億元(不包括地方項目投入),全力打造以“八縱八橫”為主干,城際鐵路為補充的高速鐵路網。
此外,《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還對普鐵建設提出了要求,繼續完善普速鐵路網,進一步擴大中西部地區鐵路網覆蓋,同時優化東部網絡布局。
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我國鐵路總營運里程將達到17.5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達到3.8萬公里,到2030年鐵路總營運里程達到20萬公里,高鐵里程達到4.5萬公里,而2016年我國鐵路總里程是12.4萬公里,其中高鐵里程2.2萬公里。由此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入大概率可以保持在年均8000億元的高位,而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內鐵路建設也將維持高景氣度。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