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前景仍是一片光明??
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全球飛機傳感器市場可以細分為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力傳感器、扭矩傳感器、速度傳感器、位置&位移傳感器、液位傳感器、接近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加速度計、陀螺儀、皮托管、雷達傳感器、迎角(Angle-of-Attack , AoA)傳感器、高度傳感器、煙霧探測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GPS)傳感器和其它類型傳感器。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都把傳感器作為國家最重要的戰略發展產業,它不僅指引著軍事的領先發展方向,更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如今的物聯網時代,各種事物的信息采集全依靠傳感器,如環境探測,需要大氣的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風速傳感器、風向傳感器、PM10、PM2.5顆粒物傳感器等各種傳感器采集數據,才能獲得對當天空氣質量的評價依據;未來的智能世界更是需要各類型傳感器來采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可以說,傳感器已經融入我們每個人身邊,而且將會越來越重要。
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始于 20 世紀 50 年代,但直到 1986 年“七五”開始進入到實質發展階段。與國外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航空傳感器發展歷程較短,產業化水平仍然較低,近年來我國航空傳感器行業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市場處于快速成長期。
2009年我國航空傳感器行業產量約30.89億個,到2017年我國航空傳感器行業產量達到了116.28億個。
我國航空傳感器市場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17年航空傳感器市場規模為93.7億元,較2016年的74.7億元增長25.44%。
根據中國商飛《2015-2034年民用飛機市場預測年報》數據,我國民用飛機市場需求量預測達6218架,需求總額達8047美元。從全球來看,全球航空制造資源向少數企業集中(干線飛機包括波音、中國商飛等企業;支線飛機包括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等企業),并逐步形成了壟斷競爭的局面。從細分領域來看,飛機上所用到的傳感器產品種類多樣,覆蓋物理量和化學量傳感器產品,其未來的發展方向為集成化、智能化和微型化。
目前,我國自動化產品與國外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高端工業自動化傳感器領域,中國幾乎是一片空白,國內用的高端傳感器90%以上主要來自歐美、日本等技術發達國家,而且價格昂貴、貨期長,甚至禁止某些產品向中國銷售、禁止向中國軍工企業及高科技領域銷售等。
隨著經濟環境的持續好轉,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將不斷增多,未來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因此,航空傳感器的前景仍是一片光明。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