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期貨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宗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準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中國期貨行業發展歷程
?初始階段(1990-1993年)
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引入期貨交易機制,標志著中國期貨市場的誕生。隨后,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和上海金屬交易所相繼成立,全國各類期貨交易所達50多家?。
?治理整頓階段(1993-2000年)
1993年開始的第一輪治理整頓對期貨交易所進行了清理。1998年開始的第二輪治理整頓進一步精簡了期貨交易所數量,最終只剩下三家: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1999年,國務院及有關政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法規,加強了對期貨市場的監管。2000年,中國期貨業協會成立,標志著行業自律管理的開始?。
?穩步發展階段(2000-2013年)?
2006年,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成立,并于2010年推出了國內第一個股指期貨合約——滬深300股指期貨,標志著中國期貨市場進入了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共同發展的新階段?。
?創新發展階段(2014年至今)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國九條”,啟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法》的起草工作,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全面展開?。
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和持倉量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數據,2022年全年,中國大陸期貨市場的總交易量達到了約60億手,持倉量也突破了1億手大關?。2023年,中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同比增長25.6%,成交額同比增長6.28%?。
中國期貨市場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經歷了顯著的規模擴張和結構優化。截至2023年,中國期貨市場的交易量和持倉量均位居世界前列,顯示出其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歷經30多年的發展,中國期貨行業如今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隨著近日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以及資本市場“1+N”框架下,期貨等金融工具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能將進一步提升。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