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環境保護行業市場現狀調研
環境保護行業是指以防止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自然保護開發等活動的總稱。環境保護行業是實現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支撐,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分析2023年中國環境保護行業的市場現狀、產業鏈及發展趨勢,為相關政策制定、投資決策和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一、市場現狀
根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自然財富、生態財富源源不斷帶來經濟財富、社會財富,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色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綠色發展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在國家的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中國環境保護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不斷優化,水平不斷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2020年,全國環境保護行業營業收入約19558.8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7.3%。2021年上半年,環境保護行業整體營收表現出報復性增長,經營利潤穩中略增。初步統計得到2021年中國環境保護行業營業收入約為22336億元。預計2023年,中國環境保護行業營業收入有望超過1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將達15%以上。
中國環境保護行業涵蓋了節能、環保、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等多個領域,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關聯性。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8)》對節能環保產業的分類,可將環境保護行業分為三大方面:節能技術與產品、環境保護技術與產品、清潔能源技術與產品。其中,節能技術與產品包括節能服務、節能改造、節能設備、節能材料等;環境保護技術與產品包括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廢處理、土壤修復、噪聲與振動控制、環境監測等;清潔能源技術與產品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核能等。
二、產業鏈分析
環境保護行業的上游主要是包括鋼鐵、化工、電力、電子、有色金屬在內的原材料供應商,這些行業為環境保護產品的生產及工程實施提供原材料,其價格波動直接影響環境保護行業的成本,進而對細分行業的利潤產生影響。環境保護行業的下游主要包括市政以及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廢處理、土壤修復、噪聲與振動控制和環境檢測等行業。
政府部門是環境治理的重要需求方,這是因為環境保護行業具有很強的公益屬性,其需求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政策。從環境保護產業鏈的參與企業上看,上游參與企業主要有寶鋼股份、建業股份、中國鋁業和華能國際等;中游環境保護設備、工程及服務提供商主要包括盈峰環境、三峰環境和首創環保等;下游應用領域企業主要包括龍凈環保、光大環境、森特股份和中鼎股份等。
三、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對節能環保領域投入的增加,環境保護行業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行業整合度有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將不斷增強,行業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未來,環境保護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綠色低碳轉型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線。中國已經向世界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將對環境保護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動行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加大對清潔能源、節能技術、碳捕集利用、碳中和服務等領域的投入和支持,促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2)數字化智能化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引擎。數字化智能化是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也是環境保護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環境保護行業將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提升環境監測、污染治理、資源利用、環境服務等環節的效率和效果,實現環境保護的精準化、智能化、網絡化、平臺化。
(3)循環經濟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點。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節約和廢物減量為目標,以資源再利用和廢物再生為手段,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低碳環保的經濟模式。環境保護行業將積極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加強固廢處理、廢物回收、資源再生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構建綠色循環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廢物的最小化排放。
(4)國際合作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亮點。環境保護是全球性的挑戰,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環境保護行業將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加強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共享環保技術、經驗和資源,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