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保險中介行業前景如何?保險中介行業市場分析
產業趨勢 2023-10-26 08:22:17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
保險中介行業是保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險交易活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保險中介行業包括保險專業中介、保險兼業代理和保險營銷員三大主體,為保險公司、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提供多樣化的服務。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2023年保險中介行業的發展前景:

一、市場規模和增長
根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人民幣4828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12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9%。預計到2027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承保保費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600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6%。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因素:
- 中國保險市場的持續擴大和深化,為保險中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銀保監會數據,2022年中國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5.06萬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壽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3.56萬億元,同比增長4.9%;財產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1.5萬億元,同比增長8.9%。
- 中國政府對于保險中介行業的支持和鼓勵,為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近年來,銀保監會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和促進專業中介機構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兼業代理機構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營銷員隊伍建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旨在規范和促進各類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
- 中國消費者對于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為保險中介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機會。隨著人口老齡化、醫療衛生改革、社會治理創新等社會變革的深入推進,消費者對于養老、醫療、家庭財產、責任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需求不斷增加。同時,消費者對于產品設計、服務質量、渠道選擇等方面也有更高的期待。這些都要求保險中介能夠提供更加專業、差異化和定制化的服務。
二、競爭格局和變化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10家,較2020年減少28家;其中,有資格從事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的專業中介機構有16家。全國共有兼業代理機構2.1萬余家,較2020年減少0.2萬余家;其中,有資格從事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的兼業代理機構有15家。全國共有執業登記從業人員960多萬人,較2020年減少30多萬人;其中,有資格從事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的執業登記從業人員有1.5萬余人。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保險中介行業的競爭格局和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 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呈現出“大浪淘沙”的格局,無論是專業中介還是兼業代理,都面臨著優勝劣汰的壓力。這一方面是受到監管要求的影響,如《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規定了專業中介機構的注冊資本、凈資產、風險保證金等門檻條件,以及許可證有效期、年度報告、監管評級等監管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如保險公司對于中介機構的選擇更加謹慎和精細,消費者對于中介機構的信任和滿意度也有所下降。
- 保險中介渠道在保險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成為保險業服務社會的主要渠道。2021年,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4.2萬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95%。其中,營銷員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6萬億元,占比71.3%;兼業代理渠道實現保費收入0.5萬億元,占比10.1%;專業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0.1萬億元,占比2.6%。從各類中介渠道來看,營銷員渠道仍然是最主要的渠道,但其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兼業代理渠道市場份額有所上升,尤其是銀行、互聯網等新興渠道發展迅速;專業中介渠道市場份額相對穩定,但在風險管理、產品創新、服務質量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優勢。
- 保險中介行業呈現出多元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各類中介機構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尋求自身定位和發展路徑。一方面,傳統的線下中介機構通過加強團隊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拓展細分市場等方式,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新興的線上中介機構通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創新業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效率和效果。同時,各類中介機構也在不斷探索線上線下融合、跨界合作、跨境發展等多種可能性。
三、發展挑戰和機遇
2023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保險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之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保險中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挑戰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監管環境趨嚴。銀保監會將繼續加強對于保險中介行業的監管力度和效果,強化風險防范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預計將出臺更多涉及到保險中介行業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營銷員隊伍建設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兼業代理機構監管工作的通知》等,對于保險中介機構的資質、業務、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對于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更嚴的處罰和問責。
- 市場競爭加劇。保險中介行業的市場主體不斷增多和多樣化,無論是傳統的專業中介和兼業代理,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平臺和跨境機構,都在爭奪保險市場的份額和利潤。同時,保險公司也在加強自身的渠道建設和管理,提高對于中介機構的選擇和監督,減少對于中介機構的依賴和成本。
- 技術變革迅速。保險中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應用不斷深入和廣泛,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風險。如何有效利用技術優勢,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同時防范技術風險,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是保險中介行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機遇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保險需求持續增長。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們對于健康、醫療、養老等方面的風險意識和保障需求顯著增強。這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 保險創新不斷推進。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保險行業不斷推出符合社會需求和市場特點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如長期護理險、農村養老社區建設責任險、網絡安全責任險等。這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產品選擇和服務內容,也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機會和空間。
- 保險合作不斷拓展。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雙循環”戰略的指引下,保險行業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的開放和合作,如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國家綜合性災害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等。這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和平臺,也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資源。
綜上所述,2023年保險中介行業前景如何?保險中介行業市場分析表明,保險中介行業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行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在當前形勢下,保險中介行業應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強自身建設和管理,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創新業務模式和服務形態,實現在保險市場中的優勢地位和自主發展。

一、市場規模和增長
根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中國保險中介行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人民幣4828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12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3.9%。預計到2027年,中國保險中介行業承保保費規模將達到人民幣1600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6%。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因素:
- 中國保險市場的持續擴大和深化,為保險中介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據銀保監會數據,2022年中國保險業實現原保費收入5.06萬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壽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3.56萬億元,同比增長4.9%;財產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1.5萬億元,同比增長8.9%。
- 中國政府對于保險中介行業的支持和鼓勵,為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近年來,銀保監會陸續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和促進專業中介機構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兼業代理機構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營銷員隊伍建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旨在規范和促進各類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
- 中國消費者對于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為保險中介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機會。隨著人口老齡化、醫療衛生改革、社會治理創新等社會變革的深入推進,消費者對于養老、醫療、家庭財產、責任等方面的風險管理需求不斷增加。同時,消費者對于產品設計、服務質量、渠道選擇等方面也有更高的期待。這些都要求保險中介能夠提供更加專業、差異化和定制化的服務。
二、競爭格局和變化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610家,較2020年減少28家;其中,有資格從事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的專業中介機構有16家。全國共有兼業代理機構2.1萬余家,較2020年減少0.2萬余家;其中,有資格從事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的兼業代理機構有15家。全國共有執業登記從業人員960多萬人,較2020年減少30多萬人;其中,有資格從事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的執業登記從業人員有1.5萬余人。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保險中介行業的競爭格局和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 保險中介機構數量呈現出“大浪淘沙”的格局,無論是專業中介還是兼業代理,都面臨著優勝劣汰的壓力。這一方面是受到監管要求的影響,如《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規定了專業中介機構的注冊資本、凈資產、風險保證金等門檻條件,以及許可證有效期、年度報告、監管評級等監管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如保險公司對于中介機構的選擇更加謹慎和精細,消費者對于中介機構的信任和滿意度也有所下降。
- 保險中介渠道在保險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成為保險業服務社會的主要渠道。2021年,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4.2萬億元,占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95%。其中,營銷員渠道實現保費收入3.6萬億元,占比71.3%;兼業代理渠道實現保費收入0.5萬億元,占比10.1%;專業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0.1萬億元,占比2.6%。從各類中介渠道來看,營銷員渠道仍然是最主要的渠道,但其市場份額有所下降;兼業代理渠道市場份額有所上升,尤其是銀行、互聯網等新興渠道發展迅速;專業中介渠道市場份額相對穩定,但在風險管理、產品創新、服務質量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專業優勢。
- 保險中介行業呈現出多元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各類中介機構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尋求自身定位和發展路徑。一方面,傳統的線下中介機構通過加強團隊建設、提高服務水平、拓展細分市場等方式,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新興的線上中介機構通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創新業務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效率和效果。同時,各類中介機構也在不斷探索線上線下融合、跨界合作、跨境發展等多種可能性。
三、發展挑戰和機遇
2023年是中國“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保險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之年。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保險中介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
挑戰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監管環境趨嚴。銀保監會將繼續加強對于保險中介行業的監管力度和效果,強化風險防范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預計將出臺更多涉及到保險中介行業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如《關于進一步加強營銷員隊伍建設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兼業代理機構監管工作的通知》等,對于保險中介機構的資質、業務、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對于違規違法行為進行更嚴的處罰和問責。
- 市場競爭加劇。保險中介行業的市場主體不斷增多和多樣化,無論是傳統的專業中介和兼業代理,還是新興的互聯網平臺和跨境機構,都在爭奪保險市場的份額和利潤。同時,保險公司也在加強自身的渠道建設和管理,提高對于中介機構的選擇和監督,減少對于中介機構的依賴和成本。
- 技術變革迅速。保險中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應用不斷深入和廣泛,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風險。如何有效利用技術優勢,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同時防范技術風險,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是保險中介行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機遇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保險需求持續增長。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保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人們對于健康、醫療、養老等方面的風險意識和保障需求顯著增強。這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
- 保險創新不斷推進。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保險行業不斷推出符合社會需求和市場特點的創新產品和服務,如長期護理險、農村養老社區建設責任險、網絡安全責任險等。這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多的產品選擇和服務內容,也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機會和空間。
- 保險合作不斷拓展。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雙循環”戰略的指引下,保險行業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的開放和合作,如跨境人身險代理業務、國家綜合性災害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等。這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和平臺,也為保險中介行業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資源。
綜上所述,2023年保險中介行業前景如何?保險中介行業市場分析表明,保險中介行業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行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在當前形勢下,保險中介行業應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加強自身建設和管理,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創新業務模式和服務形態,實現在保險市場中的優勢地位和自主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