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污水處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我國環保設備技術與發達國家存很大差距
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是產需矛盾突出,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的綜合生產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
二是品種結構落后、品種少、開發能力弱。在眾多產品中,一般機械產品和初級產品所占比重大,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機、電、儀一體化裝備較少或處于起步階段。
三是產品質量差、技術水平低。35%~40%的產品相當于國際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F行的國產污水處理設備中,約有 l/5 屬于限制生產或限期淘汰產品,約有 2/5 屬于需要改進的產品。
四是產品創匯不穩定。盡管國產污水處理設備有出口,但總的來說,出口設備技術含量不高,出口的類別、品種和地區較窄,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
五是設備成套和工程承包能力弱。能夠承擔污水處理工程承包和設備成套的企業很少,大多數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比較適應的開發、制造成品領域,從事單機生產和銷售,從而使國產污水處理成套能力和工程總承包能力較弱。
六是操作培訓、售后服務等工作亟待加強。污水處理設備大體可分為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包括泵、風機、管材配件等,專用設備較多,包括攪拌機、刮泥機、格柵、膜元件和組建等。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國家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將得到較大程度的完善,建立在全流域基礎上的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與應急體系正在逐步形成并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1、政策利好
規劃明確,到2020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縣城不低于85%,其中東部地區力爭達到90%;建制鎮達到70%,其中中部地區力爭達到50%;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提前1年完成。
2、污水處理的提標改造為行業進步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我國的污水處理總量規模較大,但出水水質標準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社會對水環境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仍有大批污水處理廠需要進行升級改造,這也將為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整體技術進步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3、PPP模式下污水處理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地方政府大力推廣污水處理PPP項目,如2014年9月安徽省公布的首批42個項目中,污水處理項目達17個。隨著新環保法和“水十條”的實施,地方政府存在責罰風險,環保壓力增大。地方債務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資空間,尋找合適的社會資本參與不失為其最優選擇。
另一方面,污水處理項目具有穩定的現金流,適宜使用PPP模式運作,而未來各地污水處理費的上調,使得污水處理項目對社會資本更具吸引力。
在污水處理設備制造領域,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產品均能生產,但由于在材質和工藝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使用的可靠性、壽命等方面與國外設備尚有一定的差距,導致目前甲方在選購設備時,特別是大型項目,還是傾向購買國外設備,近 10 年興建的污水處理廠中約 90%的設備是進口的。國產設備在成套性方面要大力發展,以適應環保工程的需要。
污水處理行業的前途一片光明,污水處理也越來越多樣化,隨著我國政府對環保產業的日益重視,相關利好政策密集出臺,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吸引了大量潛在競爭者進入本行業。在未來,污水處理行業面臨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在爭取新的水處理投資運營、工程承包等業務時,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