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引下,我國有望從音視頻產業制造大國發展為技術創新強國??
音視頻產業正在推進產業升級,迎來新的增長期。對此,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日前在2018第十四屆中國音視頻產業大會表示,未來音視頻產業發展將會迎來三個新轉變:第一,音視頻產業會有質的飛躍,具體表現為更高的帶寬,更高的速度,更強的體驗,新階段技術創新將扮演更為重要的作用。第二,面臨新的生態,隨著知識產權和版權保護數字技術發展,數字音視頻會實現爆發式增長,未來會形成一個全域的音視頻服務生態,達到數萬億級的市場規模。第三,音視頻產業處在一個大的創新期,發展方式將由規模競爭、資本競爭轉變為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能力的提升。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彭健鋒做了《中國音視頻及彩電行業發展研究》的報告,介紹了我國彩電行業在過去五年砥礪奮進取得的成就:生產、出口和內銷分別增長了21.5%、31%和20%;彩電面板和整機的出貨分別占全球的34%和70%;五大彩電企業躋身全球十強,兩大彩電面板廠躋身全球前五強;整個音視頻產業產值占到消費電子和軟件業產值的四分之一;印刷和柔性顯示技術推動車載、穿戴、醫療、商顯等垂直應用市場的快速發展。
5G技術為產業賦能
目前,5G時代已經開啟,5G+人工智能也給音視頻產業發展帶來許多新的課題。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喬躍山在會上表示,當前,音視頻正在加快與人工智能、5G信息顯示等領域的融合,不斷催生新業態和商業模式,同時視頻技術正經歷由數字標清、高清向超高清的重點演進,帶動視頻采集、制作、傳輸呈現等加快和變革。
進入5G時代,數據成為重要資產,數據資產的安全也成為“云計算”的重點問題。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網絡技術與規劃部部門總工程師楊鑫表示,5G將至,通信與產業深度融合,中國電信明確技術演進路線,積極開展5G試驗,力促產業成熟,移動視頻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主要流量,5G助力大視頻產業。
工信部電子司視聽處副處長曲曉杰指出,4K超高清、OLED、激光顯示等音視頻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不斷創新,不但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和亮點,而且推動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和改革。深入探討在新常態下創新和改革的問題,不僅對社會而且對企業而言都很有意義,這將對我國音視頻產業的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和優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此,應該積極抓住推進改革的機會、順勢而為。在這種大的產業趨勢下,只有抓住經濟發展的脈絡并不斷創新,企業才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取永續經營之道。
當前,音視頻產業正面臨制造大升級、應用大升級和消費大升級的良好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消費者過度聚焦小屏,遠離大屏的困局,以及由此帶來的大屏更新換代周期過長、超齡服役等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建議首先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出發,主動打破“低質低價低效”的惡性循環,通過落實供給側改革,加快人工智能、4K超高清和環繞立體聲技術的普及,并盡快補齊4K內容的短板,吸引用戶重新回流客廳。第二,加大對4K超高清條件下的客廳電視主流尺寸推薦規范的宣傳推廣,讓消費者意識到在條件允許范圍內電視尺寸越大臨場感越好,收看舒適度越高。第三,加大彩電“七年安全使用期”的宣傳教育,通過“汰舊換優”進行產品升級和信息消費升級,有效擴大內需。
彭秘書長指出,音視頻產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火車頭,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引下,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努力,我國有望從音視頻產業制造大國、消費大國,發展為技術創新強國和品牌服務強國。
當前,超高清、大屏化、綠色節能已經成為產品結構調整的主線,也影射出產業結構沿著互相交織的兩個路徑快速發展:一是顯示技術、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變革;一是網絡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疊加在一起的技術和商業模式變革。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此,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作為一個宏大的命題,讓身處“被改造”方的傳統行業通過這一契機,在堅持品質、技術創新的同時,不斷挑戰極限。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