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節能環保市場逐步放開,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擴張明顯。雖然目前行業技術水平已大幅提升,但是原始創新能力和動力不足,市場競爭力依然薄弱。
節能環保產業是為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技術保障和服務的綜合性新興產業。黨的十九大更是將“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資源循環利用”作為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任務。
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1、產業規模擴張明顯,市場競爭力弱
“十二五”以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值由2010年的2萬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4.5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形成委托承包、BOT、BOO、TOT等多種商務模式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集聚發展區,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點。但該產業總體規模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偏低,僅占3%,與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而且,節能環保產業以小微企業為主,3萬余家環保企業中,規模50人以下企業占比92%,產業集中度低,規模效率不明顯,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具有一體化綜合解決能力的大型綜合性環境服務企業較少。
2、多元化投融資格局基本形成,資金短缺仍是重要瓶頸
政府不斷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資力度,其中,2015年治污總投資達到8800多億元,占GDP的1.28%。還不斷引入社會資本,基本形成PPP、第三方治理、綠色金融、產業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資格局。但節能環保產業屬重資產行業,投資大、周期長,而我國眾多中小節能環保企業缺乏融資能力,資金短缺嚴重。
我國的資源稟賦具有“富煤貧油少氣”的特點。根據《BP 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截止2015年底,我國已探明煤炭儲量1145億噸,占世界煤炭總量的12.8%;已探明石油儲量 25 億噸,占世界石油總量的 1.1%;已探明天然氣儲量 3.8 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總量的 1.1%。2014 年,中國石油凈進口增長 8.4%至700 萬桶/日,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石油和天然氣依靠進口的趨勢將不會改變,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難以撼動。
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多依賴地理和氣候條件,相比化石能源,不穩定性較大,且發電過程中無法調峰,還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目前的能源使用需求。
在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嚴重依靠進口、清潔能源處于發展初期的背景下,未來十年,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而我國煤炭的生產和利用方式粗放,能效低,既消耗了大量資源,又帶來了嚴重的污染。事實上,在煤炭的加工、轉化、燃燒和廢棄物處理等多個環節上都存在清潔高效利用的空間。
在加快煤炭清潔利用的同時,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受環保意識提升和政策力度加強的影響,我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迅速提升,從 1999 年的 7.9%提高到 2015 年 17.9%。
近年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引起普遍關注,并迅速成長為推動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興力量。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的節能環保產業已進入了較高的發展階段,即國際化與可持續發展階段,且已進入技術成熟期,產業發展重點已由最初的末端治理轉為源頭削減,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據估算,2017 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 5.75 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13.10%,2021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 9.41萬億元。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