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機行業市場潛力巨大,未來仍有前景可期?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面提高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可以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種植成本。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4.5億畝左右,常年產量2億噸以上,全面提高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可大幅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種植成本,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水稻機械化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不高等問題。
目前,我國的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勢頭喜人。2016年全國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9.20%,其中機耕水平達99.31%,機種水平達44.45%,機收水平達87.11%。但是,水稻耕種收3大主要環節之間的機械化水平發展差距依然很大,極不均衡,機耕水平持續領跑,已全面實現機械化,機收水平繼續穩步增長,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機種水平雖一直在快速發展,但仍為水稻生產機械化中最薄弱環節,還有很多坎需要跨越。
2013年全國共完成農機社會化服務面積約40億畝,占農機化作業總面積的三分之二。2014年,中國農業機械服務行業銷售收入609.31億元,同比增長11.19%。
水稻病蟲害種類繁多,危害巨大,每年因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很大。水稻病蟲害防治高峰期,許多種糧大戶、合作社面臨著人難請、人工貴、打藥難等難題,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機械化水平至關重要。近年來,自走式高效植保機、四輪打藥機、航天植保機得到快速推廣,但是,由于水稻種植行距窄,存在植保機難以下田,或者植保機在田間行走時存在打滑沉陷及過埂越障較難等問題;飛機植保由于田間動態與固定障礙物較多,存在超低空作業時飛行精度難以保證等問題。亟需加強植保裝備技術的研發,提升病蟲害立體防控能力,實現精準施藥,減少農藥使用量,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水稻收割后含水很高,如果不及時晾曬就容易發生霉變。隨著烘干技術的推廣和使用,一些地方糧庫和糧站基本都配備了烘干裝備,一些經濟能力比較強的種糧大戶自己購買烘干塔和烘干設備,公路、曬場曬糧的現象正在逐漸減少。但是,由于國內干燥工藝技術與產品性能落后,烘干后的稻谷口感、色澤、營養成分均有所減損。因此亟需加強烘干技術與裝備的研發,提高糧食烘干后的品質。同時需研制開發多功能烘干倉,實現產地烘儲保質的目的。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農機行業未來仍有無限可能
2017 年 1 月,農業部編制了《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在 " 十三五 " 期間,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 7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達到并穩定在 80% 以上;糧食主產區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積達到 30% 左右;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果茶桑、設施農業機械化有顯著進展。
《規劃》明確了六項主要任務:一是加快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步伐;二是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三是協調各產業各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四是擴大綠色環保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五是鞏固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效益;六是保障農業機械化安全發展。
同時還提出七大行動計劃: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驅動計劃;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計劃;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跨越計劃;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能力提升計劃;新型農機經營和服務主體成長計劃;農機作業保障條件增強計劃;機械化信息化融合促進計劃。
農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當前,我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發展,對于提高農業裝備水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拉動農村消費需求等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農民人均收入的增長以及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我國農機行業發展態勢良好。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