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發產業市場龐大,預計未來20年規模有望達到20萬億元以上
從2020年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近兩倍,達到20萬億元,然而我國目前智慧養老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依然薄弱,不能充分滿足人們需求。
2014年底中國60周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12億人,占總人口的15.5%。此外,根據人口預測的曲線圖,從本世紀30年代中期開始至2100年,我國老年人口不會再低于3.5億人,2055年左右將達到中國老年人口的巔峰,預計將接近4.5億人。
老年人是包袱還是商機?中國養老產業鏈究竟能有多長?2010年中國老年人的消費需求已經超過1萬億元,預計2050年前后將達到年均5萬億元。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將催生大量的就業機會,從2010年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從業人員將從2000萬人激增到7800萬人,提高就業率約2%以上。
如果按老年人口與護理人員的3比1的比例配備,僅此一項就能增加就業1000多萬人。預計未來2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0萬億元以上。
養老產業產業鏈非常長。比如輪椅,老年人的服裝,這屬于第二產業制造業的。第三產業則更多,如養老機構的建設,這個新興的產業現在沒有完全的發育起來,現在再加上老年人的旅游。《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張鴻則認為,絕大多數的民營養老機構經營非常困難,還不是一個非常完善的產業鏈。在國外,馬桶都有專門老人用的,老年人用的產品,需要有一些特殊的設計。節目中還介紹,下樓梯是不少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之一。
目前,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產業生態體系日漸完善,形成了包括醫療健康電子產品制造、系統集成、服務運營等在內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鏈。創新供給能力不斷提升,我國企業推出了便攜式健康監測設備、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家庭服務機器人等新產品,提供了功能豐富的智能監測、康復和看護服務,促進了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提質增效。
同時,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涌現,慢性病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等新業務不斷出現,孕育出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新型產業形態,提升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國家對養老產業支持力度加大,利好政策不斷。日前,三部委聯合發布《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擬打造100個示范基地100家領軍企業。業內人士預計,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2萬億元。而智慧養老、信息化養老等新形式的“科技養老”服務模式將迎新風口。
未來10~15年是養老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年代。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