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集裝箱產業聯盟”在深圳正式成立
全球經濟回暖,國際貿易復蘇,集裝箱需求提振。歐美經濟從2016年開始復蘇,新興市場局部地區經濟保持活躍。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加快,全球實際GDP增速將達到2.7%,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全球經濟回暖推動國際貿易走向復蘇,2017年全球貿易量增速將達到4%,同比增長1.6個百分點, 2018-2019年全球貿易增速預計在4-5%之間。全球經濟的復蘇顯著帶動航運運力增速回暖,帶動集裝箱新增和更新需求復蘇。
我國作為世界集裝箱制造大國,多年以來不斷通過各式集裝箱把貨物源源不斷地運向世界各地,在當今全球貿易中,超過總貨值80%的貨物是使用集裝箱運輸的,集裝箱已成為全世界最大數量的運輸載體。近日,“全球智能集裝箱產業聯盟”在深圳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智能集裝箱產業從無序零散發展到集約整合發展。
據介紹,在當今全球貿易中,超過總貨值80%的貨物是使用集裝箱運輸的。自2001年起,基于國際貨運安全的需要,美國、歐盟和中國聯合正式提出智能集裝箱的概念,并受到國際關注。歷經十幾年,伴隨著衛星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傳感技術的發展與不斷成熟,全球集裝箱智能化的發展日新月異,有力支撐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貨物運輸和全球貿易快速發展。
成立大會上,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受欽、Orbcomm亞太總監張海明、華為IOT產業發展總監鄧海洋、貝爾加副總經理車曉東以及德國漢堡港務局Lars Anke分別就“箱行天下”平臺及關鍵產品發布、Orbcomm低軌衛星通信網、NBIOT通信網絡以及智能技術在碼頭操作中的應用發表專題介紹。
據專家介紹,隨著運輸市場的不斷變化以及集裝箱技術的日趨完善,未來對于集裝箱的需求也將變得多樣化、復雜化。總體可歸結為智能化、標準化、大型化,多式聯運、節能環保等五大趨勢。
一是智能化。集裝箱的信息化是影響現代物流的一個關鍵因素。目前,集裝箱的信息化主要通過射頻識別技術(RFID)、微機電系統(MEMS)等傳感技術、控制技術、2G/3G通訊網絡技術等相關信息技術,來實現全球環境下全供應鏈的信息實時與透明,以及全供應鏈下的集裝箱遠程監測、跟蹤與管理。
二是標準化。集裝箱產品是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產品,僅就內外部尺寸、各種性能試驗和零部件方面,就有多項標準或規范要求。目前,我國已有集裝箱國家標準50多項,行業標準20多項。由于集裝箱運輸涉及車船、起吊設備等相關設施,各種配套標準在運輸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是大型化。與普通集裝箱船舶相比較,大型化集裝箱船在運載能力上有實質突破。此外,船舶的大型化也在節能環保上具有優勢,其自身低碳優點突出,客觀上降低了班輪公司成本,擴大了利潤空間。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大型化集裝箱運輸船將逐漸取代現有船只,成為主流船型。
四是多式聯運。目前世界集裝箱運輸仍以單一的運輸模式為主,海陸空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未來集裝箱技術的不斷進步會為各種運輸途徑相互銜接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隨著國際物流運輸業務的不斷完善,海洋、河流、鐵路、公路等運輸系統之間的聯系將日益緊密。
據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集裝箱制造行業市場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金屬集裝箱累計產量為10348.4萬立方米,2018年1-4月中國金屬集裝箱累計產量3635.4萬立方米,累計增長25.2%。預計2018年中國金屬集裝箱累計產量將達10710.6萬立方米。集裝箱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運輸市場的不斷變化以及集裝箱技術的日趨完善,未來對于集裝箱的需求也將變得多樣化、復雜化。目前來看,行業將呈現以下幾大趨勢:
1)智能化。集裝箱的信息化是影響現代物流的一個關鍵因素。目前,集裝箱的信息化主要通過射頻識別技術(RFID)、微機電系統(MEMS)等傳感技術、控制技術、2G/3G通訊網絡技術等相關信息技術,來實現全球環境下全供應鏈的信息實時與透明,以及全供應鏈下的集裝箱遠程監測、跟蹤與管理。
2)多式聯運。目前世界集裝箱運輸仍以單一的運輸模式為主,海陸空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未來集裝箱技術的不斷進步會為各種運輸途徑相互銜接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3)環保化。在環保的政策的壓力之下,中國的集裝箱產業正面臨著向水性化涂裝的轉變。不過,我國當下使用水性涂料的集裝箱僅占全球集裝箱總數的約3.5%,成本沖擊成為了集裝箱產業要面臨的一大“難題”。
集裝箱行業前景展望
集裝箱產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使中國在世界范圍內擁有比較優勢,另一方面,我國的鐵路和公路的集裝箱率6%左右,還遠遠低于全球75%的水平,集裝箱化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我國集裝箱運輸業發展帶來的巨大需求量將使集裝箱制造業擁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隨著集裝箱下游應用市場的逐步擴大,集裝箱制造行業將會面臨一個極為龐大的市場。可以說未來中國集裝箱運輸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中國正在實現從集裝箱運輸大國向強國的轉變。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