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力推工業互聯網平臺 行業大趨勢漸起
近期,廣東、寧夏、江西、浙江等多地都在力推企業上云,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網宿科技副總裁李東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工業系統各個環節和要素深度融合的結果,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從目前來看,發展工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多省市密集發布支持政策
寧夏日前出臺了“工業互聯網18條”,計劃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工業互聯網網絡,初步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到2020年,寧夏要建成使用30個以上企業級、培育引進10個以上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千家工業企業上云、萬臺工業設備聯網。同時,建成20個智能工廠、30個數字化車間,打造100個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項目,創建5個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
在廣東,廣東省經信委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處科長劉坤東表示,廣東省發展工業互聯網有自己的優勢,新的支持政策即將出臺,其中,面向社會進行補貼的方向和具體目錄達到11個。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江西省日前出臺《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文件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到2025年,建成較為完善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浙江省政府近日發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倪英介紹說,嘉興已提出力爭到2021年實現“333”目標,即構建30個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其中10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行業級平臺、20個具有特色的企業級平臺;培育300家省級以上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試點示范企業;實現30000家企業上云。
2020年有望達到萬億元規模
各地的積極響應有助于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壯大。
李東認為,我國制造業門類相對齊全,消費互聯網比較發達,這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當前,我國工業發展過程中還需補短板,推動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變革工業發展方式。
李東對記者表示,工業互聯網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要載體,是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基礎。數字化為工業互聯網提供技術與產品,產業數字化為工業互聯網提供市場,工業互聯網成為數字經濟的新動能。“受技術進步、行業升級兩個方面的驅動,工業物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
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測算,國內的工業互聯網直接產業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萬億元規模。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龍頭公司已經紛紛布局。
今年5月,騰訊云正式發布基于大數據應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助力傳統制造業數字化升級。8月1日,阿里云發布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基于該平臺,合作伙伴可以輕松實現工業數據的采集、分析與建模,并且快速構建智能應用。
此前,海爾、三一重工、徐工等行業龍頭也推出了行業級的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收集各自所處領域的大數據。大數據的行業細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還有一些公司致力于保障工業互聯網安全。
李東表示:“與民用互聯網不同,工業互聯網涉及國家安全等核心利益。因此,與民用通信相比,機器之間工業通信的安全更需要重視。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