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讓你讀懂了解AI和BigData產業趨勢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
1、 人工智能產業領域
自2015年已來,國家和地方連續出臺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的政策規劃,人工智能產業已成為國家重要戰略布局: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人工智能成為重點布局的11個領域之一;2016年3月,國務院《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重點突破新興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2016年5月,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網信辦聯合印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形成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宣布舉全國之力在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7年十九大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按工信部的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216.9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52.8%。計算機視覺、語音相關領域技術發展更為成熟,所占比例分別37%和22%;“2018中國IT市場年會”發布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背^700億元;根據易觀《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白皮書》認定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正處于探索階段,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開始應用于多個行業及場景中,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人等技術已獲得一定的發展,率先實現技術落地,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成為發展的重點。
2、大數據產業領域
發展大數據產業是我國國家戰略。2015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此后,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中,都重申了深入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在2018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預示著我國對大數據產業的支持力度將繼續加碼。目前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已初具一定規模,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5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業務收入為2800億元左右,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及服務業收入要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在30%左右。根據賽迪的預測,2017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延續增長,將達到224.4億元,神經計算、深度學習、語義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等結合智能計算的大數據分析成為熱點,數據價值加速釋放,大數據應用需求不斷擴大,伴隨著場景化解決方案的效果不斷凸顯,大數據企業應用的接受程度持續增加。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發展趨勢
1、 人工智能產業領域
按工信部的中國信通院預測2018-2020年人工智能市場增速分別達56.3%、47.5%、42%,整體規模達到339億元、500億元和710億元;“2018中國IT市場年會”隨著國家規劃的出臺,各地人工智能相關建設將逐步啟動,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600億元,增長率達到26.2%。人工智能市場整體上正處于探索階段,基礎層、技術層逐漸成熟,但通用型人工智能技術已不滿足各行業的需求,不同行業在應側重點上有所不同,數據資源也同樣不同,需要針對行業特點,設計不同的解決方案,人工智能技術將繼續從場景出發,實現技術落地,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行業應用未來發展前景巨大。
2、 大數據產業領域
發展大數據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國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碼,產業前景將持續向好。我國大數據產業市場空間巨大,政府引領數據開放及大數據應用,將進一步加快產業發展: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大數據發展綱要》中制定了“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政府帶頭引領數據開放,將有望催生產業下游應用的繁榮。2017年的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提出,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以及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這表明對大數據應用產品的采購力度有望逐步加大,有望進一步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根據工信部的規劃和預期,到2020年大數據相關產品及服務業收入要突破1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在30%左右。根據賽迪的預測,2020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超過550億元,行業進入應用實施期。另一方面,海量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相輔相成,海量的大數據對算法模型不斷訓練,又在結果輸出上進行優化,從而使人工智能向更為智能化的方向進步,人工智能產業和大數據產業將協同發展。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