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堅持以制造強市建設為中心,著力構建"3610"產業新體系??
為實現2019年全市工業更好更快發展,近日,安徽六安市《2019年全市工業經濟工作要點》以市委市政府1號文件正式印發,提出堅持以制造強市建設為中心,著力構建"3610"產業新體系,明確提出實施工業轉型發展"十大行動",為2019年全市工業經濟重點工作把準方向、明確重點。2019年全市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比重達70%,裝備制造業首位度達25%,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5%,新增規模工業企業80戶。
十大行動:
一是開展民營經濟提升行動,把中央和省對民營經濟"降稅減費"的政策落實到位,不產生優惠政策的"堰塞湖",整合設立1億元規模的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推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真抓實干,暢通政企交流渠道,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二是開展龍頭企業壯大行動,把有限的政策資源體現在扶優扶強,圍繞六大主導產業、十大產業集群,實施"百億企業培育、十億企業成長、納稅過億企業扶持"行動計劃,全年10億元企業突破15戶,億元企業突破360戶。
三是開展"專精特新"培育行動,鼓勵中小企業走好"專精特新"之路,力爭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40家,"單打冠軍""行業小巨人"各10家。
四是開展創新驅動發展行動,大力支持各類創新平臺建設,鼓勵骨干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行業研發平臺。力爭全市制造業規模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2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
五是開展技術改造升級行動,分層次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家居制造等行業率先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在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機械加工、采礦冶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推廣"機器換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力爭全年技術改造投資?齔?5%以上。
六是開展落地項目提速行動,按照項目管理臺賬制、按月調度制、定期通報制、領導聯系制、部門包保制"五種機制",提高項目管理效率和水平,保障落地項目順利推進、按期投產、盡早達效。全年工業固定投資增長10%,全市5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落地開工100個以上,投產50個以上。
七是開展開發區轉型升級行動,鼓勵各開發區按照集聚集約要求,提升產業競爭力,明確1個首位產業,重點發展2~3個主導產業,做強做優龍頭企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以錯位發展、集群建設為核心,扎實推進合六經濟走廊建設。
八是開展返鄉創業主攻行動,以開發園區為主體,加快推進一批高水平創業平臺建設,力爭創建國家級返鄉創業類平臺2個,省級返鄉創業類平臺5個,打造10個左右市級返鄉創業示范園,新增小微創業企業600家。推行"幫辦制"服務,引導推動建立健全市場化、社會化創業服務體系。
九是開展困難企業紓困行動,在市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中設立紓困資金,按照"五個一批"的工作法,制定困難企業處置方案,結合退城進園工作,處置長期停產工業企業及停建工業項目,力爭全年盤活困難企業100家,完成星瑞齒輪等20家企業的退城進園。
十是開展企業家培養行動,持續組織開展企業家培訓活動,大力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弘揚企業家精神,提升企業家社會地位,發揮企業家經濟發展領頭羊作用,有效提振企業家信心。
下一步,六安市還將對"十大行動"細化目標任務、制定責任清單,通過更精準的引導、更創新的舉措、更有效的實招、更有力的落實,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全市工業和民營經濟發展,為老區綠色振興加足馬力,為新時代幸福六安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