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關于優化全市產業布局的意見》出臺,提出到2020年,優化產業布局將取得實質性突破
近日,我市出臺《關于優化全市產業布局的意見》(下稱《意見》),對下一步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明確部署。
到2020年,優化產業布局將取得實質性突破
進一步優化全市產業布局,有利于提升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六組團承接能力,培育生態縣特色優勢;有利于推動區域錯位發展、集約發展、集聚發展,破解當前資源要素瓶頸和動力轉換障礙;有利于支撐帶動我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推進落實“9+2”工作布局提供基礎保障。
根據《意見》,到2020年,我市優化產業布局工作將取得實質性突破——
全市主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中心城區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60%,六組團主導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70%,生態縣主導產業增加值占比超過50%。
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4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幅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實現省下達目標。
壯大四大優勢產業,培育三大新興產業
為實現目標,在布局上,我市將圍繞構建“565”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4+3”重點產業集群。
在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方面:中心城區以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優先發展高端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主集聚發展;大型成套裝備制造產業以伊濱經開區為主集聚發展;傳統交通裝備以偃師市為主集聚發展;軌道交通產業以瀍河區為主集聚發展;傳統農機及工程機械產業以宜陽縣、孟津縣為主集聚發展;傳統軸承及基礎件產業以宜陽縣、新安縣為主集聚發展。
在新材料產業集群方面:推動中心城區高性能耐火、非金屬復合材料產業向外疏解;海綿鈦、鈦材、鈦制品產業以高新區、洛龍區、新安縣為主集聚發展;鋁及鋁合金產業以伊川縣、新安縣為主集聚發展;鑄造、高性能有色金屬及合金材料產業以宜陽縣為主集聚發展;玻璃、裝配式建筑、高性能耐火材料及先進陶瓷產業以汝陽縣為主集聚發展。
在高端石油化工產業集群方面:加快實施洛陽石化1800萬噸煉油擴能改造工程,做大石化產業原油煉制規模,依托洛陽市石化、孟津縣華陽產業集聚區,積極規劃建設洛陽石化產業園,建設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
在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方面:加快“一基地兩園區”建設,以高新區、澗西區、伊濱經開區為主集聚發展,建成國內重要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研發基地。
在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方面:加快發展大數據及云計算產業,以高新區、洛龍區、伊濱經開區為主集聚發展,建成中西部地區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在新能源產業集群方面:以高新區、洛龍區、偃師市為主,鞏固提升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全產業鏈優勢,促進集聚發展;以高新區為主,引導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產業集聚發展。
在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方面:充分利用南部生態縣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現代中藥產業以嵩縣、欒川縣、洛寧縣為主集聚發展,獸藥疫苗、診斷試劑產業以高新區、嵩縣為主集聚發展。
提出六項任務重點發力
《意見》還從科學確定疏解轉移產業、大力推進“退城入園”、疏解中心城區生產功能等6個方面,對優化全市產業布局提出重點工作任務并列出時間表。
科學確定疏解轉移產業。各縣(市)區政府要結合現有產業基礎,突出比較優勢,重點發展1個首位主導產業,培育壯大1個特色產業。
大力推進“退城入園”。今年6月底前,各轄區“退城入園”名單及相關政策將確定。到2020年,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全部完成,六組團、生態縣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完成80%以上。
疏解中心城區生產功能。今年5月底前,各行業主管部門要針對城市區耐火材料、鑄造、有色冶煉等行業出臺具體搬遷改造實施方案,實現2019年年底前中心城區退出比例超過20%,2020年年底前退出比例超過50%,2023年年底前實現全部退出。
嚴格產業準入門檻。各縣(市)區政府要進一步優化本地產業功能定位,堅決防止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和破壞生態環境項目易地轉移、死灰復燃。
增強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各縣(市)區政府要指導轄區產業集聚區做好承接轉移產業類別的梳理工作,研究出臺推動產業集聚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方案。
持續實施企業分類綜合評價。對連續兩年被評定為C類且未實施轉型改造的企業,將根據規定,由所屬縣級政府依法依規推動其有序退出。
此外,我市還將通過執行市級優化產業布局聯席會議制度,調整優化全市企業分類評價指標體系,謀劃實施重大產業轉型升級項目,開展定向招商和對口招商等方式,為產業轉型升級做好保障工作。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