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出臺大力推進康養產業發展意見,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臺?
日前,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河北省康養產業服務體系基本健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明顯提高,產業競爭力明顯增強,產業品牌不斷涌現,形成較為完整的康養產業鏈;康養產業相關政策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教學科研體系初步建立;人才培養科學規范,產業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形成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領先技術,打造一批康養產業集群和知名品牌,康養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全面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康養產業。鼓勵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合作,促進康養產業發展。鼓勵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共建康養服務機構。
促進融資支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開透明、開放包容,依法合規、防范風險”的原則,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發展各類康養產業機構,通過財政支持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拓展投融資渠道。
推進創新創業。聚焦康養產業發展需求,推出創新產品和新型康養模式,培育形成康養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競爭優勢。實施康養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圍繞醫藥、食品、醫療器械、中醫經方研發等領域,加大省級科技計劃導向,聚焦關鍵技術集成創新,推動醫、養、旅、居、文、體科技創新。
推進重點項目。建立省級康養產業重大項目庫,謀劃一批帶動作用強、技術含量高、市場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在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每年在全省滾動實施一批康養產業重大項目。建立項目動態調整機制,實施項目退出和增補制度。
扶持領軍企業。加大康養產業領軍企業培育扶持力度,在醫療醫藥、健康產品、康旅健身等領域,每年認定一批帶動作用強的康養骨干企業。實施康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康養企業兼并重組,進一步發揮企業龍頭作用。
建設產業園區。依托雄安新區和河北省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整合資源要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康養產業制造園區,組建省級康養產業園區創新發展聯盟。打造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體育健身、健康旅游等特色健康服務園區。
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臺。發揮廊坊、保定等市區位優勢,積極疏解京津健康養老功能,按照“醫、護、養、學、研”一體化建設目標,建立一批醫養結合機構,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臺。支持康養企業在雄安新區建立康養產業園區,加快形成一批康養行業關鍵技術、標準、專利等知識產權。
建立智慧康養平臺。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互聯網+康養”產業發展模式,形成“立足當地、服務全省、輻射京津”的智慧康養公共服務模式。在雄安新區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康養產業“硅谷”,建設數據應用、康養產品、康養教研的康養創新平臺,授權承建企業在“互聯網+康養”服務及運營中,存儲開發、開放共享、安全保障相關數據。
打造醫養結合平臺。加快推進“政府保障與社會資本相結合、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縣鄉村相結合、中西醫相結合,突出重點人群”的“四結合一突出”模式,打造醫養結合工作的河北品牌。鼓勵和扶持護理院、康復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等醫療機構發展,完善治療、康復、中期、長期護理服務鏈,推動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資源互動融合,實現醫療、養老資源效益最大化。
發展旅游康養品牌。加快開發濱海療養、森林康養、溫泉浴養、研修康養等健康旅游業態以及高端健康體檢、醫學美容、養生護理、醫療保健等健康旅游項目,推動醫療、健康、養老、養生與旅游深度融合。以秦皇島、唐山等海濱城市的優質海岸、特色海島和廣闊海域為依托,規劃建設一批避暑健康旅游目的地、濱海休閑度假養生基地。依托太行山、燕山山地、張承草原生態資源,加強優質森林、草原資源與中醫藥資源、現代醫學有機結合,大力開發景區登山攬勝、草原觀光、天然氧吧、中醫藥療養康復等生態養生體驗產品,以及避暑度假養生和生態夏令營項目。鼓勵開發中醫藥健康旅游主題線路,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健康旅游勝地。
發展農業休閑康養品牌。打造創意體驗或參與式農業康養,依托全省農業資源,推進健康養生項目與種植養殖基地、農耕文化、民俗風情相結合,提高創意設計水平和藝術品位。開發田園觀光、農耕民俗體驗、鄉村度假等多種鄉村休閑業態,設計田園休閑健康旅游精品線路,扶持建設一批休閑農業公園和田園康養綜合體,拓展面向全國的農業康養休閑區。
拓展體育健身休閑品牌。重點發展滑雪、登山、攀巖、潛水、騎行、露營、足球、垂釣等戶外運動健康休閑產業。打造北京—張家口奧運經濟發展極、秦皇島海洋體育產業發展極、石家莊都市體育產業發展極。鼓勵企業通過合資合作、聯合開發等方式,提升冰雪運動、球類運動、戶外運動等高端器材裝備的本土化水平。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