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微脈」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
“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微脈」已完成3000萬美元B輪融資,由千驥資本領投,元璟資本、源碼資本、經緯中國、及創始人裘加林個人跟投。微脈曾于2015年9月獲得40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6年9月獲得1.2億元A輪融資。
裘加林透露,本次融資將重點投入到以下4個方面:提升醫院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體驗,擴大服務內容和邊界;加快城市布局,拓展合作城市和醫院;孵化和探索創新業務,推動互聯網+院內專科服務項目的上線與推廣;以及團隊建設。
微脈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城市為單位、連接所有醫療健康資源,為用戶提供預約掛號、在線咨詢和問診、全流程支付、病例及健康檔案管理、處方外配和藥品配送、遠程診療等一系列服務的本地一站式醫患服務平臺。
三四線城市的“微醫+好大夫+支付寶”
在裘加林看來,“微脈有點像三四線城市的微醫+好大夫+支付寶”。其中,微醫上集成了預約掛號、報告查詢、藥事服務便捷就醫服務等;好大夫提供了泛醫生咨詢服務;支付寶則打通院內院外的醫療支付和醫保支付場景等;而微脈在所覆蓋的城市連接了醫院、醫生、患者,提供了從掛號、預約、支付到處方、醫生問診等服務閉環,讓三者功能集合。
目前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大城市,相對來說,三四線城市龍頭醫院和核心醫療資源通過“互聯網+”來做服務升級的需求更迫切;加之一二線城市進入成本極高,各路同業競爭已經白熱化,且醫院數量多、種類繁雜,很難做到“以城市為單位”的全覆蓋應用。
有鑒于此,微脈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即以三四線城市為單位,覆蓋當地70%以上的醫療資源,從而能最大程度提高服務和用戶的覆蓋度,而且“本地化”屬性的互聯網平臺也易于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裘加林認為,理想狀態下的互聯網醫療是以家庭為單位,所有家庭成員都能“連接”到自己熟悉且信任的醫生,持續獲得咨詢和健康管理服務,微脈能幫他們實現這一點。
資料顯示,中國有大約350個地級市和地區,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300個左右。裘加林表示,這些都會是微脈的目標市場。
截止目前,微脈已將業務延伸至全國17個省份,70余個合作城市,500家合作醫院,5萬名注冊醫生,平臺用戶近千萬,服務覆蓋超1.5億人口。據介紹,圍繞這些合作醫院(也是核心優勢),微脈已陸續落地了多個互聯網醫院,包括襄陽市中心醫院互聯網醫院、金華市中心醫院互聯網醫院、佛山市禪城中心醫院互聯網醫院等。
從1.0時代到2.0時代
裘加林表示,以城市為單位做優存量,把所有的本地化醫療資源打通,由平臺提供所有本地醫院的綜合服務,并邀請本地醫院的醫生入駐,來拓展醫院和醫生的服務邊界只是微脈的1.0時代;隨著醫院和醫生網路的壯大,微脈已步入2.0時代——在做優存量之余,來做大增量,整合有資源提供新形式的服務,譬如專病服務、針對母嬰的打包服務、出院后的咨詢服務包等。
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連接醫院基礎互聯網服務之余,微脈也在探索線下,包括自建婦幼專科新零售服務品牌喜脈Mall,為孕婦提供醫療、母嬰用品銷售以及減肥、骨盆修復等消費醫療服務;通過合作、自建等方式布局一些線下??漆t療服務機構,覆蓋眼科、兒科、內科、中醫等。其實像丁香園、春雨醫生、微醫等醫療平臺也在布局線下全科診所,相對來說,微脈的布局更為垂直細分。
“互聯網醫療”的未來
關于互聯網醫療未來的前景,裘加林表示:“用技術來創新服務內容、延伸服務范圍,就一定還會大量釋放需求,繼續擴展醫療大健康這個領域的規模,未來將達到一個十萬億體量的市場”。
國家近期高頻出臺政策文件,鼓勵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發展。像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后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
在裘加林看來,從政策的支持到行業的機會,“一切都是剛剛開始”:其一,存量還未挖掘完,其二,傳統“被壓抑”的需求會逐漸釋放產生增量。
團隊方面,創始人裘加林畢業于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EMBA,此前曾任銀江智慧醫療集團董事長,負責銀江三大主業之一的醫療信息化業務,曾領導企業連續獲得2008-2013國內移動醫療解決方案排名第一(CCID評測)。目前整個團隊已有300余人,一半是研發人員。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