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創新代表中國新經濟未來
創業創新在政府的引導下,被市場炒得火熱。可是有誰冷靜想過,初創企業剛剛誕生的時候,其自身的機體功能“有效資產”并沒有形成,也沒有自我的造血能力,更談不上免疫力了,來自于企業機體之外市場環境的各種狂風暴雨,必然對其弱小的身軀帶來多種防不勝防的侵蝕和傷害,發育不良是極為普遍的現象,這些是導致夭折,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各家的孩子自家養,社會也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和醫療機構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反觀我們每個人的誕生、成長,直到進入社會工作,自食其力,自我生存和發展是有一套多年形成的社會保障機制的。
那么針對創業創新這些代表中國新經濟未來數量龐大的初創企業項目的社會保障機制又在哪里呢?的確幾乎所有的“雙創”企業項目都是基于商業行為的欲望而誕生的,雖然在政府政策主導下各地出現了許多類型的孵化器平臺和科創園區,創投和風投機構也發展迅速,但真實的客觀情況卻是這些“雙創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仍然還處于自生生滅的原始生態環境之中,大家遵循的是叢林法則,為了生存沒有規則、沒有道德、沒有良知,人情淡漠,更沒有信仰,只有坑蒙拐騙,爾虞我詐。甚至出現了所謂“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現象的流行,從而更加導致市場混亂的局面。信用社會體系的崩塌,金融改革的遲緩,效率低下,人人自危,人們的焦慮不安情緒蔓延。我們還是那句話,危機危機,越危越機,市場的無效,正是時勢造英雄的大好時機。
在這樣的時代金融本質上是與實體經濟脫節的,貨幣增量的傳導機制基本失效,金融也該到了再定義的時候了,那么金融該如何支持“雙創”企業項目或者實體經濟發展呢?我們認為應該從三個維度上來界定。
第一個:維度是信用,即讓金融資源真正發揮到最有信用場景的邏輯當中,幫助有信用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
第二個:維度是風險,金融在交易過程中發揮評估度量風險的功能,金融科技有助于市場更加清晰準確的認知風險,從而化解、交易、隔離風險;
第三個:維度是成本,金融科技通過實現去中心化,實現系統的自信用,降低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交易成本。
免責聲明:
1、本站部分文章為轉載,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我們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有效性和適用性等作任何的陳述和保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一貫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并遵守中國各項知識產權法律。如涉及文章內容、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